Saturday, March 24, 2012

林冠英 VS 蔡细历的观后.

辩题: 华人社会的分水岭, 两线制会否成为两种族制

这是个令人蛋疼的题目.

首先, 从辩题预设的背景上看, 就朝野的种族成分而言.
姑且不论, 308大选时, 回教党和公正党已经获得近半的马来选票,
在马来西亚, 除了华人和马来人外, 还有所谓的第三种族( 印度人) , 更别提东马的土著.

因此, 所谓的华人在野, 马来人在朝, 只是个假象. 更正确的说法是, 华人和马来人在野, 马来人和土著在朝.

因此, 两线制成为两种族制,只是一个伪命题. 借由这个命题, 看看蔡细历和林冠英两位领导人的水平和格局, 才是这次辩论会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细历的 “申论”, 在点出马来西亚政治现实的同时, 其实也在打自己的脸. 或者说, 用华人社会骂马华无能的话, 骂回行动党.

一, 无可否认的是, 民联内部的势力划分, 是以种族和思想作为依归. 各族平等为口号的行动党, 在我国目前政治现实下, 争取的其实是非土著的利益. 公正党和回教党追求的是净化现任政府, 不过路线诉求不太一样. 前者向往的是以现代民主政治的元素来对抗 国阵类似独裁的政治手段, 后者追求的是回归回教思想的原点.

把理念的外衣脱掉, 三党追求的 其实也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口号. 这是为什么, 上届大选, 他们能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情况下, 能够化解内部分歧, 走在一起. 因此, 如果没有先天的约束, 他们本可以融为一个政党.
但这个先天约束, 就是民联欲执政的最大问题.

说白了, 三党目前的情况, 有点类似三个军阀的短期联合. 既是军阀派系, 就有各自的利益考量. 具体的说, 就是这个选区由谁上, 选完后, 这个首席部长由谁当的问题. 安华还在, 首相位置无悬念, 剩下的职位安排比较好解决. 但在后安华时代, 决定谁作首相, 决定谁主导民联内部利益分配的, 取决于三党的政治实力.

因此, 我敢说, 回教党在和公正党抢马来人的票, 公正党和行动党在抢非土著的票.
对华人来说, 投民联,还有个希望, 既在民联框架下, 代表华人的华基政党, 其获得的政治利益分配会比现在的马华好.

而蔡细历想说的, 不过是提醒大家. 这种希望不太可能实现.




二. 如果华基政党能够获得的利益分配两边都一样. 对华人而言, 区别国阵和民联的, 只有在朝的执政廉洁度和效率问题, 以及回教党的回教国议题.

如上所述, 政教合一, 是回教党生存的根本. 尽管有迹象显示回教党的领导越来越接受政教分离的原则. 但他们不可能公开宣示放弃回教国.

但实际上, 虽然行动党不能阻止回教党在PAS 议员占多数的州实行回教措施, 回教党也不可能在其他州实行回教措施. 因此民联若治国, 有多大可能会政教合一, 是笔者所质疑的.

即使是吉打在民联大会上的男女分开坐措施好了,
首先, 这只是正式场合的举措. 纯粹只有象征意义. 即使是在巫统权力范围内的场合, 男女在公众正式场合也是分开坐的. 笔者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若果真要在戏院或餐厅强制执行, 或者派宗教司去公园抓约会的情侣. 这些老旧的措施在实行前, 恐怕会被新一代的马来人所反对.

唯一有可能通过, 且会干涉华人社会生活的, 是赌博, 猪肉和酒. 但我们不是非猪肉不欢, 赌博和酒精本来对社会没有益处. 这三项, 不是华人一定需要的.



如果说蔡细历的申论, 是四平八稳的一辩稿, 高手三两下就能驳清,
林冠英的申论, 则像是老油条在耍太极, 老调谈的多, 一个核心问题也没有触及.

1. 回教国的议题, 小林是可以斩钉截铁告诉我们, 这件事不会发生. 因此, 我情愿他是因为场上应变不及而没有准备这一段, 而不是因为顾及回教党而故意不说.

2. 这世界上有没有比贪污更可怕的? 有. 混乱无能的政府.
民联执政后的权力分配, 他们执政后对国家发展的规划, 应该是大家聚焦的核心. 可惜, 国阵给人民, 给华族的坏印象太深. 在他们没有下过台之前, 人民永远不会和台湾总统大选一样关心, 税制的变革, 民生的问题, 社会福利的分配, 国家财政规划, 我国能源计划等课题.

3. 如是, 贪污, 腐败, 马来主权, 是国阵在华人社会中面前的死穴. 逢戳必中, 逢提及必会引起共鸣. 但民联的格局若不能改善, 国阵若下台, 五年后民联恐怕会面对同样的鞭撻.




所谓的两线制, 理应是两种不同理念的政党在互相竞争.

在美国, 是宗教上保守, 经济上自由的共和党 , VS 宗教上开放, 经济上福利国的民主党.
在台湾, 是统独意识, 对自由民主人权绝对追求民进党 VS 有福利国家倾向的 国民党.
在马来西亚. 纯粹是在朝和在野的区别而已.

硬要说的话, 是巫统的马来主权, VS 行动党的公民平等, 和回教党的回教国. 人民主权的概念不是公正党本来草创的宗旨. 放弃马来主权的诉求, 恐怕是民联对应 巫统的政治手段. 而且, 是在目前时机成熟, 马来社会可以接受的情况下, 才提出的. 要放在三十年前, 恐怕安华自己也不敢提.

林首长在回应如何拉票的时候, 提出了三点措施.

1. 乐龄人士每年派发一百零吉.
这是赤裸裸的政治糖果. 民联提出来, 国阵要现在做, 不难.

2. 把给砂沙的石油税, 从5%提升到20%. 作为东马出身的我是不反对的. 只不过,
砂劳越如果还是国阵的, 民联等于给泰玛目(Taib Mahmud)送钱.
沙巴不管由谁管, 那些在马哈迪身分证计划下获得 蓝卡的 菲民和印尼人,都是受益者.

3. 免除南北大道收费.
这是为什么我说蔡细历辩论水平不行的地方.
免除大道收费, 问题的关键, 不是民联做不做得到, 而是民联怎么做.

2011年马友乃德和公积金局联手以近330亿收购南北大道后, 南北大道已经变成国库控股(马友乃德100% owned by Khazanah National)和公积金局的产物.
因此, 政府免除大道收费, 等于国库控股和公积金局的 330亿打水漂. 而且, 政府每年还要花十多亿的大道维修费.

保守估计, 废除大道收费, 等于为政府每年的财政负担增加四十亿. 受惠的人群虽然多, 但恐怕比起全国人民来说, 还是少数.

要牺牲两千七百万人民的福址, 来为数十万大道的常年使用者买单, 这真的是为人民着想的政府吗?



正常的观众提问, 应该是,
要么两党各派支持者, 轮流发问. 每问一题, 两党各自解答.
要么让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团体或媒体派人发问, 也是每问一题, 两党各自解答.

像这样, 一大堆不明身份的人, 抢着在麦克风前连珠暴发,
不变成两边支持者互相呐喊的闹剧,
不忽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和答案, 才怪.

故此, 观众发问, 不管你是回教课题也好, 回教党也好, 收费站也好, 地契也好, 贪污调查也好, 都是小事.

所谓小事, 不是不重要, 而是在辩论的当下, 双方根本不可能拿出证据告诉你,
“事实不是这样” 或者 “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唯有, 开头第一题, 以英文发问. 关于单元教育政策的看法, 华教的未来, 才是两党值得辩论的大事.

可惜, 两党都避开了.

结果, 林首长花了一段时间, 讲和观众提问毫无关系的多种语文路牌的问题.

结果, 蔡细历花了一段时间讲一个捕风抓影的事, 再花了一段时间 讲行动党的只宣布, 不跟进.
( 不过, 一路以来, 只宣布, 不跟进, 或者连宣布也没有的, 不正是我们的马华么? 蔡总高招, 借贬敌人来打党内不作为的前领导)




第一轮攻防.
林冠英浪费了巴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好题,
画蛇添足的结尾(为什么只有马华领袖被控? ), 反而给了蔡细历作文章的机会. 从头到尾, 都没有交代马华领袖的清廉问题.

第二轮攻防.
蔡总抓对问题, 民联你不能只谈民粹政策, 总也得有些社会民生的大方向.

但可是, 问答环节不是质询环节, 问得再犀利, 林首长总有办法回避.

简单来说, 我听到的是,

1) 政府和私人界合作 (这不是国阵的私营化政策?)

2) 公开招标 ( 恩, 这个是国阵缺乏的)

3) 去除贪污, 省钱.

并没有交代, 以怎么样的经济模式, 来摆脱马来西亚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再总结一下观众提问.
1. 两党在推广教育上做了什么? (估计是马华支持者)
2. 巫统是不是以华制华? (行动党支持者)
3. 封口令是否违背民主国家精神.
4. DAP 如何保证 PAS 不会建立回教国.
5. 拖车姐


林首长结辩- 制度化拨款各源流小学
- 马华和巫统 不对等的地位
- 国阵的问题 (老调: 贪污, 朋党)

蔡细历结辩- 比发展教育的贡献
- 攻击民联只讲不做
- 攻击民联只有民粹的政策. 没有经济发展的规划.




这场辩论, 没有赢家.

说白点, 两边都在比烂,
一个指责对方只讲不做, 没有治国的远见.
另一个则指责对方不过是巫统的走狗, 同时必须为政府的贪污负责.

对华社来说, 华教问题, 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大道收费, 政府贪污, 都是建基于之上的产物.

用个比喻的话, 如果国阵公平对待华教, 那么收费也好, 贪污也好, 不会那么刺激华社.
但当华小拨款只有百分之三时, 你却把钱拿去贪污, 还要跟我们收过路费, 这就怒从中来了.

所以不管辩论的结果如何, 恐怕下次全国大选, 行动党 就算派个老阿嬷去竞选, 趟着也能选上.
但你总不能让行动党派老阿嬷上......

经济学人赞槟州模式, 谁该居功? -从凌国文的评论谈起


凌国文先生是令人尊敬的时评家. 时评家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不同在于, 凌国文先生在写自己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的立场. 有立场, 就有点难保持客观. 比如以下这篇在中国报发表的文章.

"在度過了超過10年的低潮后,檳城于2008年再度起飛,迎來外資湧入的第二春。檳城得以重新出發的關鍵,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在于其成功轉型為“低成本,高科技”的完美結合。

人民看出端倪

 檳城不再自我定位為廉價組裝中心,轉為提供薪酬合理的高科技人才。由外資進駐創造的大部分就業機會,是以研究開發為主,不再是勞力組裝。例子之一:美國的晶片設計公司──Altera在檳城開設的新廠,帶來了1100個就業機會,其中有800個是工程師,聘請的近乎全是本地人。

 檳城的改革,《經濟學人》為林冠英所領導的州政府記上一功,稱他為“國內第一位推行州政府工程公開招標的首長”,對制衡州內朋黨自肥、貪污濫權,起著正面作用,同時也讓外資對該州重拾信心。

 這篇報導,可能又會引起朝野政黨新一輪口水戰。檳州重現“東方之珠”的神采,到底是現任州政府領導有方,還是前朝政府福澤后人,檳州子民可以直接感受,全國人民也可以看出端倪。

 重要的是,面對檳城“低成本,高科技”的成功方程式,其他州政府是否應該放下政治歧見,向前者取經學習?甚至連高喊“經濟轉型”,但卻未見成效的中央政府,是否也應放下對檳州政府一貫否定的態度,一面虛心吸納其良好施政的精華,一面真誠支援其振興檳州的計劃?"


总结一下 上文观点
檳城的转行, 民联该记上一功. 所以中央政府应该像他学习.



但是,
经济学人是属于报道形式的周刊, 周刊内发表的文章, 只是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经济学人完全认同它的观点. 也不代表, 经济学人具有那样的国际权威性, 为任何政治斗争中的一方加分.

而且, 我们还要看看相关报道是怎么写的.

"Mr Mohr gives two main reasons for Penang’s success with the coronary crowd. First, it is relatively cheap. Open-heart surgery that would set you back $100,000 in America costs only about $10,000 in Penang. Second, Penang’s hospitals are as well-equipped as many in the West."

简单翻译一下, 檳城心脏手术的医疗旅行可以成功的两个原因, 一, 我们的成本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二, 西方医院有的设备, 我们也有.



另一段,
"Penang’s own “Silicon Valley” companies know that the rule of law in Malaysia gives them the sort of protection for paten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y would not enjoy in China, and an ease of doing business that they could not find in India. Wages are higher than they were, but no more so nowadays than on the Chinese seaboar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also spent liberally on bridges and the airport, making Penang better connected to the rest of Asia. And old George Town has been smartened up, which helps to bring in foreigners to live, work—and have surgery."

简单翻译一下, 檳城企业知道马来西亚的版权保护 保障他们研发的技术不会像在中国那样侵权. 做生意也比在印度方便很多. 中央政府斥巨资建桥梁和机场, 把檳城和亚洲其他地方连接起来.



当然也有一段是赞民联的.
"The revival of Penang was already under way in 2008, but Mr Lim’s new policies have helped it along. He has become the first governor in Malaysia to open up all state tenders to competition. This has entailed dismantling the special preferences for ethnic Malays that have underpinned the BN’s rule since the early 1970s.....These policies are popular, and the assault on corruption pleases foreign investors. Little wonder, then, that Penang has become a political weathervane as much as a less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总结 , 檳城经济的再起飞, 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基建, 法治, 离不开州政府的廉政给予投资者信心, 以及檳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要说檳城经济再起飞完全是其中一方的功劳, 对另外一方是完全不公平的.

但是, 两线制底下, 人民是双方良性竞争下的最大赢家.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 就是让两边良性竞争, 即批国阵, 也要批民联.

南北大道收入-林首长请做好你的算数.



摘一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花费了59亿4500万令吉来兴建南北大道的特许经营公司已经收取了242亿6600万令吉的过路费及政府赔款。换句话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南北大道特许营公司已经创下183亿2100万令吉的投资盈余。"

首先, 收入不等于盈利. 南北大道每年要花相当的钱维修大道. 每年30亿收入, 扣除10亿的维修成本, 7/8亿的融资成本后, 实质盈利为三分之一.

其次, 22年前的60亿, 不等于现在的60亿. 通货膨胀(inflation)导致钱的价值下跌是一个. 当初融资成本需要付的利息, 以及投资在南北大道债卷需要的 机会成本 ( opportunity cost of capital ) 是另一个.

最后, 大道的所谓资产, 要能带来现金流 ( cash flow ) 才被称为资产. 所以南北大道每年十亿的盈利, 还要留着部分来进行资本偿还.

看官问, 为什么当初政府不自己融资, 然后自己收费.
是有这个可能, 但是, 政府依然要偿还债卷的利息, 政府依然要维修大道.
可是, 如果要政府把南北大道的工程和运作包在身上, 等于是两千七百万的人民要为一百万的常年大道使用者负责. 这未必公平.

换句话说, 大道收费合约虽然是现金牛 ( Cash Cow ), 南北大道私营合约的签定有可以更加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地方. 但是, 硬生制造180亿盈利的林首长, 要么是

a) 完全不懂 金融 ( Finance )



或者

b) 明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捞取政治资本, 睁眼说瞎话.


两者都很可怕.

Friday, March 23, 2012

关于独立发电厂购电协议的争议(下)

关于电力储备 (reserve margin) 和天然气津贴的问题, 请看上篇.

3. 应不应该公布购电协议?
4. 独立发电厂的获利合理吗?
5. 该不该私营化电力及解决之道


3. 购电协议的公开
先批人联党的陈华贵. 根据当今大马的报道.
"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长陈华贵较后告诉《当今大马》,虽然解密购电协议与否,是属于政府的决定,但不要忘记这份协议的签署者,却是独立发电厂与国能公司。

“协议是由普通私人公司(指独立发电厂)与国能所签署,国能也是一家私人公司。因此,我们凭什么叫它们解密协议?”"


如果两造都是私人的上市公司, 陈华贵的说法, 没问题.
但国能不是, 国库控股 (Khazanah national) 是国能的最大股东.这里

很多独立发电厂也不是, 公积金局占有相当大分额.

甚至, 电力供应在马来西亚是属于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 涉及的是公共服务品, 就算是私人公司, 也没有保密的理由.

结论: 陈华贵是 SB. 这句话一出, 等着被结束政治生涯吧....



4. 独立发电厂的盈利

摘录回行动党的同样一段.
"在所有独立发电厂当中,杨忠礼YTL发电厂在2010年的130亿令吉的收入当中,赚取16亿令吉利润。Malakoff在2009年在56亿令吉的收入中,赚取3亿8千万令吉。Powertek在其13亿4千万令吉的收入中,赚取4亿5千万令吉。如果没有天然气津贴及国能的指定能源购买合约,这些独立发电厂还能享有这些巨大利润吗?"

无可否认的是, 第一代的购电协议确实比较优惠. YTL 和 Powertek 也从中赚了钱. 只是, 赚的真有这么多? 赚的应不应该?

首先, 必须把签署第一代发电协议的公司, 和第二, 三代区分开来. 第一代的, 确实是和马哈迪有相当关系的在获利 比如YTL, 比如PowerTek . 第二代,三代, 多是公积金局和私人企业合作的产物. 比如 Malakoff.

接着, 检查每个数据. 我特别查了下 YTLPowertek 的财报, 发现.

a) YTL 的电力收入为一百亿, 其中有部分应该是国际业务的收入. 从国能购电协议中获取的利润, 恐怕只是行动所说的十六亿的一半不到.

b) PowerTek 的税后净利确实有3亿之多, 不过其中大部分用来还债.

我们再对比下, 国能在国际能源上涨前, 其2010年的财报.
收入, 300亿. 净收入, 30亿. 对比YTL 和 Malakoff 的水平, 其实不逞多让.
唯一差的, 只是国能需要承担燃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但是, 民联是不会因为替国能抱不平而指责独立发电厂赚太多的, 不是吗?

小结: 因此, 如果说独立发电厂协议是 Cash cow, 并不为过. 但不会向行动党所暗示的, 赚取数十亿的暴利. 剩下要理解的, 其实是简单道理, 私营化电力供应, 有没有这个必要.


5. 私营化的利弊
首先, 必须再重申一遍, 国阵, 特别是马哈迪, 必须为很多过去错误的政策负责. 但, 这不代表我们需要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全盘否定一项政策. 我们必须检查, 该项政策有没有存在必要.

公共服务行业 ( 或称国企) 如果能维持 运作效率, 就没有私营化的必要.
需要私营化, 是当机构臃肿, 监管失控后, 国企已经到了 不以盈亏为目标, 就不能改变整个企业的地步.

但是, 发电行业不太一样.
在我国电力储备充足的情况下, 我们对EAF (运转效率) 的要求其实没有那么高.
而发电行业最大的生产成本, 是燃料价格. 燃料价格的涨跌, 不由企业所控制.

换句话说, 如果把国能和所有独立发电厂下市, 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来整合所有资源, 设定一个行业标准的 Overhead cost(运作成本) 和 Capital cost( 建设成本), 然后规定由所有消费者承担燃料的上涨.
是有可能, 把现有电价降低的.

我是说, 有可能.
更大的可能是,
最坏情况. 当这个机构没有盈利的动力时, 底下的人员会趋于懒散, 得过且过. 机构臃肿, 官僚化.
普通情况, 好比以前的中国朝庭,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电力供应是可以保障的, 但是, 更能有效利用燃料, 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却不会出现.
最好的情况, 是新加坡, 高薪养廉, 精英治国. 可是, 提醒下, 新加坡的例子, 在非民主的, 非盈亏为目的的国家和机构, 很少出现过.

小结. 发电行业不是慈善事业. 私营化以盈亏为目的, 有一定的必要. 剩下的, 是怎么把购电协议设计的更好的问题.


首先你必须了解购电协议本来的宗旨, 才能判断, 什么样的条款才能达到目的.

第一代购电协议前, 马来西亚没有企业有独立发电的经验, 这个时候, 保证一定的利润 ( Gross profit, 不是净利)以便吸引 有实力的企业家竟标, 也许是合理的. (前提是, 真的有必要打破国能在发电行业的垄断地位)

购电协议是在92年半岛大停电后产生的, 主要的目的是确保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
因此, 才会在保证天然气价格的同时, 制定一个标准的收购价格. 故此, 独立发电厂的主要目标, 就是生产越多的电力.

可以考虑.
a) 从全额保证的 Take or pay clause, 改成部分保障的 Take or pay clause. 即你只要生产电力到达一定额度之内, 国能就保证付款. 超过额度, 则视国能有没有这样的电力需求而定.

这个额度怎么定? 上一年的用电总需求除以 发电总产能, 再乘以独立发电厂的厂能而定.


或者更激进的.
b) 改变电力收购的定价机制. 国能采购必须价低者得. 逼使各发电厂互相竞争. 但是这有个坏处: 在现有国能在运输管道 (distribution channel) 持自然垄断地位, 而且要保证我国的 Reserve Margin 的情况下, 很多独立发电厂会破产.

因此需要伴随下面措施.
C) 打破国能在销售电力方面的垄断地位, 允许独立发电厂直接向消费者售卖电力.

政府能做的, 是控制牌照来保障一定的利润, 同时设定 Minimum Reserve margin requirement ( 最低电力储备需求) 来保障未来的电力供应.

结论: 国能和独立发电厂的购电协议, 本应在阳光下由公众参与监视, 思考怎么能做的更好. 国阵在处理问题上的失误, 是个很容易被攻击的靶子. 民联在这里做文章本来就无可厚非. 但做文章有个底线, 向电力储备和天然气津贴课题上, 民联不管有意或无意的夸大事实, 暗示, 虽然能在短期捞足政治资本, 但在促进我国社会对政治经济议题的理性讨论, 却毫无好处.
我国社会的政治讨论若停留在民粹阶段, 长远来对国计民生无益, 近期内民联若真能入主布城, 它日必会被以同样的方法攻击检查.

关于独立发电厂购电协议的争议(上)

1. 能源储备(System reserve margin)应为多少才合理?
2. 谁津贴了谁? 谁在天然气津贴中获益?

1. 能源储备

摘自行动党的博客.
"在2009年,国能获得54亿令吉的天然气津贴,独立发电厂获得73亿令吉,非能源领域获得68亿令吉。通常,国能在这么高额的津贴之下理应是不会调高电费,但是,国能所获得的54亿令吉,却被逼着用以购买国能不需要的多余能源,导致大马在2010年的能源储备高达52.6%,是全世界最高能源储备的国家。"

科普一下, system reserve margin = (Total generating capacity-maximum demand)/maximum demand *100%.
能源储备 = (发电能力- 最大需求量)/最大需求量.


发达国家的 Reserve margin, 一般在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 但是,

a) 发达国家的需求增长稳定. 每年的平均用电增长在百分之一至二间. 所以目前的电力储备足以应付未来五年的需求.

b) 发达国家的用电有季节性, 所以发电厂的例行停转以进行维修保养期,能安排在用电需求较少的淡季.

c) 发达国家不会过度依赖单一电厂的发电.
简单的说, 如果一国之发电总量中, 一个电厂就占了百分之十, 那么你就需要额外百分之十的储备来应对该电厂停转的情况. 单一电厂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越低, 所需的能源储备就越低.




因此, 如果要计算马来西亚(半岛) 合理的电力储备额, 就必须考量上述三种情况.

a) 首先要预测五年后的用电需求. (为什么是五年, 因为电力不是你想生产就能当下生产, 五年是从计划到建立到运作发电厂所需的合理时间)
根据, 能源委员会2007年电力报告的用电需求增长预测, 马来西亚每年的最大用电增长(peak demand growth) 保守估计为 4.2%.

所以趋势不变, 1.042^5=1.2284. 也就是说, 未来五年,最大用电的需求比现在多百分之23%

b) 接着我们要看电厂运转率 ( Equivalent Avaibility Factor, EAF). 能源委员会09年的电力报告中, 以Combine cycle 发电的电厂的运转率为94%. (煤炭最低, 78%, 当然也有能高达98%, 但因为我国主要发电以天然气的 combine cycle 为主, 故以94% 为准)
所以, 未来五年, 我们需要的reserve 为, 1.2284/0.94 = 1.307

c) 最后要看对单一发电的依赖. 以电厂计算, 我国最大的电厂是 雪兰鹅 kapar 的煤炭发电厂, 他的发电量是, 2420MW, 约为半岛发电总量的11%.
以单一发电机组计算, 我国最大的发电机组不会超过800MW, 约为发电总量的4%.
因此, 为了应付单一电厂或单一机组的突发状态, 额外多 4-11%的 电力储备是合理的. 但因为这里的计算有可能和 (b) 项重叠, 所以取其低值.


小结论 : 35% 的电力储备. (System reserve margin), 对马来西亚来说, 是个合理的, 足以应对未来电力增长需求, 和突发状态的水平. 这里 说马来西亚经济策划局估计25.4% 的reserve margin 足够. 两者取其中, 维持30%. 是必须的.

但是,
"马来西亚是全世界最高能源储备的国家". 这句话不太对. 因为新加坡的Reserve margin, 2009年接近75%, 远比马来西亚高. 请看这里, slide 38.

"导致大马在2010年的能源储备高达52.6%" .
首先, 这里说的应该是2009年, 因为2010年的全年电力报告还没有公开.
其次, 行动党选择的年份很有意思.
a) 2009年刚好是经济放缓, 用电增长不如预期.
b) 2009年新增了至少三台发电机组. 把半岛的总发电能力整整提升了2000MW ( 约为百分之十)

根据我手上的最新资料, 2010年上半年最高用电需求是15072MW, 发电总量是21817MW, 得出的电力储备为,44.8%. 根据"专家" 的估计, 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 马来西亚的电力储备会在2017年左右下降到10% 左右.

因此, 马来西亚的电力储备不会过剩到离谱的地步. 即使过剩, 维修成本也不是电价的主要贡献者. 更何况, 在通货膨胀前从容建好设备, 会比等电力需求来时匆忙兴建, 承担更高成本, 丧失议价能力更好一些. 行动党的这个论点, 其实有点瞎.

2. 天然气津贴问题

首先要先打国阵一巴掌. 先看一则."问及政府会否重新调整独立发电厂的津贴,马来西亚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长陈华贵(右图)今天在国会作答时表示,政府从来都没有向独立发电厂提供任何形式的津贴。所谓的“天然气津贴”是指国家石油为了配合政府政策,而牺牲的收入"

国家石油是政府控制的公司(这句话没有经过考证). 国油卖便宜的天然气给国能, 国能以同等价格卖给独立发电厂. 表面上, 政府没有津贴独立发电厂.

但事实上呢,

国油放弃的收入, 是政府本来的钱. 国油卖给国能的天然气, 包含会转卖给独立发电厂的天然气. 所以结论, 政府在津贴独立发电厂. 而且, 有190亿这么多.


再来看民联, 首先他们告诉我们独立发电厂的利润很高.
"在所有独立发电厂当中,杨忠礼YTL发电厂在2010年的130亿令吉的收入当中,赚取16亿令吉利润。Malakoff在2009年在56亿令吉的收入中,赚取3亿8千万令吉。Powertek在其13亿4千万令吉的收入中,赚取4亿5千万令吉。如果没有天然气津贴及国能的指定能源购买合约,这些独立发电厂还能享有这些巨大利润吗?"

其次他们告诉我们, 这220亿其实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 安华说.
“有鉴于此,我一直都强调,提供独立发电厂的马币220亿元的天然气津贴(1999年时为190亿元),对人民毫无益处,并只是让与执政者关系密切的朋党商人赚钱。”

林冠英
"林冠英接着指出,如果国油能够以市价出售天然气,那每年190亿令吉的利润可以直接补贴2700万名马来西亚人,而不只是惠及几家大公司。"

恩, 很有道理, 可是等一下.

独立发电厂的总利润是 25亿. 天然气的津贴是 220亿. 这中间的差价(195亿) 去了那里?



两种解释.

一种, 是如果没有津贴, 独立发电厂应该亏损195亿而不是赚25亿. 因此, 独立发电厂的股东有责任, 有义务从他们万恶的财富中, 每年贡献195亿给人民.
没错, 像阿南达 克里斯南 ( Ananda Chrisnan ) , 杨总礼, 林国泰这些身家过亿,住豪宅的万恶资本家, 应该每年 捐出 195亿给人民



另一种, 是195亿, 已经流入人民的袋子里.
换句话说, 如果把220亿的津贴撤消, 电费肯定得涨. 通货膨胀只会比现在更高. 而且, 国油多了的收入, 会用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无法控制. 更何况, 我国正面临财政赤字, 津贴如果能省, 也是为了削减开销的努力. 未必会返回给人民.

结论: 195亿确实是用在人民身上. 虽然, 这样津贴的方法不会是最好的 (有机会会再说明) , 但民联 暗示 220亿都流到独立发电厂手里, 是有点瞎.